1 前言
光纤连接器(又称跳纤,亦称光纤跳线)是指光纤两端都装上连接器插头,用来实现光路活动连接。
光纤跳线两端的光模块的收发波长必须一致,也就是说光纤的两端必须是相同波长的光模块。如何进行区分呢,简单来说就是光模块的颜色要一致。
通常而言,短波光模块使用多模光纤(橙色的光纤),长波光模块使用单模光纤(黄色光纤),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。
常见光纤跳线
上图中SC、PC、FC、LC、ST这些都是什么含义呢?
2 跳纤的分类
光纤连接器有许多种类型而且彼此无法互通使用。
光纤连接器实物
ST型光纤跳线:外壳为圆形,带有卡口,与ST耦合器相连接,使用时需旋转大概90°。
优点:连接紧密,不容易脱落。
缺点:由于接头插入后需旋转半周,通过卡口固定,故容易折断。
应用场景:ST型光纤跳线常用于光纤配线架。自愈环网一般使用的是ST型光纤跳线。
SC型光纤跳线:外壳为矩形,与SC耦合器相连接,采用直接插拔的方式连接,无需旋转。
优点:直接插拔,使用方便。采用工程塑料,耐高温,不易氧化。
缺点:长时间使用接头容易掉出。
应用场景:路由器交换机上用的最多。
LC型光纤跳线:LC接头与SC接头相似,但较SC接头小一些,LC接头用于连接SFP光纤模块,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(RJ)门锁机理制成。常用的LC跳线多数都是成对使用的,用于连接光纤与光模块。一般都是LC-SC或者LC-FC组合,很少出现单根LC跳线。
优点:操作方便快捷,性能良好。
缺点:较易脱落。
应用场景:LC型光纤跳线常用于路由器。
FC型光纤跳线: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,紧固方式为螺丝扣。外形都为圆形,但FC接头内带有螺纹,通过旋转与FC耦合器相连接。
优点:连接牢靠,防灰尘。
缺点:由于需要旋转,给安装带来不便,故安装时间稍长。
应用场景:一般在ODF侧采用(配线架上用的最多)。
光纤连接器应用场景
3 光纤端面
我们知道,当光信号通过光纤接头的接触界面传送到下面一段光纤时,光信号不可能百分之百都送过去,总会有一点反射回来。所以光纤对接时会产生损耗。
光纤对接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有:不同轴,端面与轴心不垂直,端面不平,对接芯径不匹配和熔接质量差等。
为了让对接的两根光纤的端面能够实现良好的接触,光纤跳线的插芯端面通常被研磨成不同结构。
常规的研磨方式有:PC、APC、UPC。其中PC/APC/UPC代表了陶瓷插芯的前端面形状。
光纤前端面形状
APC (Angled Physical Contact) 称为斜面物理接触。光纤端面通常研磨成8°斜面。8°角斜面让光纤端面更紧密,并且将光通过其斜面角度反射到包层而不是直接返回到光源处, 提供了更好的连接性能。
光信号在对接时,如果没有这8度斜面,反射光会按原路返回叠加到原来送出的光信号之中,造成信号指标劣化、噪声增加。使用有8度倾斜端面的APC型接头以后,反射回来的光就散射出去了,不会按原路返回而叠加在原来的光信号之中。有线电视信号对质量指标要求很高,因此必须用APC型光纤接头。数据信号的质量要求较低,可以用PC型光纤接头。
光纤对接示意图
UPC (Ultra Physical Contact),超物理端面。UPC连接器端面并不是完全平的,有一个轻微的弧度以达到更精准的对接。UPC是在PC的基础上更加优化了端面抛光和表面光洁度,端面看起来更加呈圆顶状。
PC 是Physical Contact,物理接触。PC是微球面研磨抛光,插芯表面研磨成轻微球面,光纤纤芯位于弯曲最高点,这样可有效减少光纤组件之间的空气隙,使两个光纤端面达到物理接触。
数据信号的质量要求较低,可以用PC型光纤接头。
APC连接器通常是绿色的,UPC连接器是蓝色,PC连接器是黑色。
不同端面的光纤连接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