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筱寄语
周六安
偷偷告诉你小筱忙结婚事情去了,所以后台留言无法回复了
这是需要接触器、继电器、双电源的电友需要的二次电缆,不管是不是我先更新哈!!
文章底部找小筱
小筱升级会员,所以群也升级了总群再次放出来接待群友哈哈
电力人交流群 548744559
一、适用范围
变电工程的各种盘、柜、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。
二、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
施工准备
(1)技术准备:
熟悉二次接线图、原理图,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;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;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、电缆沟、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;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,根据电缆的根数、电缆型号、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。
(2)材料准备:相色带、屏蔽线、扎带、线帽管、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。
(3)人员组织:技术人员,安全、质量负责人,二次接线施工人员。
(4)机具准备:打号机、电缆牌打印机、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。
电缆就位
(1)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、逐根穿入二次设备。
(2)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、位置的时候,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(层架)的引入部位、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,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(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)。
(3)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。
(4)为了便于二次接线,保护柜、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,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。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。
(5)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,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。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,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,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。
(6)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,绑扎的高度一致、方向一致。
电缆头制作
(1)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。
(2)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;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,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,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。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、制作样式统一。
(3)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,缠绕密实、牢固;
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,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;
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;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、密实。
(4)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(包括目前的反措,户外短电缆端子箱侧4mm2一端接地、其余电缆2.5mm2两端接地),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,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(或屏蔽线),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;
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,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。
(5)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缆,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,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。
(6)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(汇控柜)后进行剥除并接地。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,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,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。
(7)在钢带接地处,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(2~5cm),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连接,同时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,确保连接可靠。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带露出部位。
(8)电缆头屏蔽线、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。
电缆牌标识及固定
(1)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,在电缆接线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,然后挂设电缆牌。
(2)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,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,标识齐全、打印清晰。
(3)电缆牌的型号、打印的样式、挂设的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求进行。电缆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,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进行挂设,但要求当排高低一致、间距一致,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,牢固。
(4)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、尼龙线、细PV铜芯线等材料。
芯线整理、布置
(1)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,接线前必须进行芯线的整理工作。
(2)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,将每根芯线拉直。
(3)网格式接线方式(适用于全部单股硬线的形式,参见图3-2):
1)从电缆头上部开始,按照一定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一束。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束中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90°弯、分出线束引至接线位置。
2)电缆芯线的扎带绑扎间距一致,且间距要求适中(15~20cm)。
3)固定的扎带应视为电缆芯线的绑扎带。
4)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,便于查找。电缆的芯线可以和电缆保持上下垂直进行固定;也可以某根电缆为基准,其余电缆在电缆芯线根部进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,以节省接线空间。
(4)整体绑扎接线方式(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,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:
1)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,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把(主线束)。
2)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,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(分线束),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。
3)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(50~100cm),但要求间距统一。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。
4)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。走向合理,整齐美观。
(5)槽板接线方式(适用于以多股软线为主形式):
1)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,宽度不宜超过线槽的宽度过大。
2)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,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 后引入线槽。
3)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 线引出线槽,接入端子。
4)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,通过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。
芯线标识、接线
(1)芯线两端标识必须核对正确。
(2)盘、柜内的电缆芯线,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配置、不得任意的歪斜交叉连接。
(3)电缆的芯线接入端子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,当芯线引至接入端子的对应位置时,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弯90°,以保证芯线的的水平。
(4)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,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“S”弯,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断芯线、接入端子;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,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
端子,不需折成“S”弯,在线槽和端子的间距较大、不在同一平面时宜折成“S”弯;“S”弯要求弧度自然、大小一致。
(5)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,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长度一致,不宜过长,剥线钳的规格要和芯线截面一致,不得损伤芯线。
(6)对于螺栓式端子,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,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,弯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,不宜过大,导致螺栓的平垫不能压住弯圈的芯线。
(7)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,并紧固螺栓。
(8)对于多股芯的芯线应采用线鼻子进行压接方可接入端子,采用的线鼻子应和芯线的规格、端子的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一致。不得剪除芯线的铜丝、接线孔不得比螺栓规格大。多股芯剥除外层护套时,其长度要和线鼻子相符,不宜将芯线露出。
(9)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根接线,不同截面芯线不容许接在同一个接线端子上。
(10)弯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对应的线帽管,线帽管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一致。线帽管长度要一致、字体大小一致,线帽的内容包括回路编号和端子号中间利用符号区分,易于辨认。
备用芯、屏蔽处理
(1)电缆的备用芯应留有适当的余量,可以剪成统一长度,每根电缆单独垂直布置,也可以将备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时弯圈布置,可以单层或多层布置。
2)电缆的屏蔽线宜在电缆背面成束引出,编织在一起引至接地排,单束的电缆屏蔽线根数不宜过多,引至接地排时排列自然美观。
3)屏蔽线接至接地排时可以采用单根压接或多根压接的方式,但多根压接时根数不宜过多,并对线鼻子的根部进行热缩处理,以确保工艺。
(4)屏蔽线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方式一致,弧度一致。
质量验评
(1)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和设备接线图。
(2)接线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,接线符合规范要求,螺栓紧固,电缆头、屏蔽线制作符合规范及反措要求,芯线固定牢固、垂直、平直;
备用芯预留符合规范要求、工艺美观;
线帽标识清晰整齐;电缆牌标识清楚、;
扎带整齐、间距一致;
整体接线工艺美观。
相关问答
下面哪个回答你觉得更好一点,当然小筱也希望在文章底部留言中可以看见你的答案!
压铜接线端子与电缆终端头的区别?
压铜接线端子以10个为单位计算工程量,接线端子计主材。
电缆终端头制作工作内容中已含压接接线端子,不再另算压接接线端子工程量,但接线端子可计主材
电缆头和压铜接线端子的区别?
接电缆的是压铜接线端子,铜端子俗称线鼻子,起到连接的作用。导线连接设备主要使用的接线端子名称叫设备线夹,有铝制或铜制或铜铝过渡的。
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,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。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、精确,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。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,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,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。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,还有五金端子,螺帽端子,弹簧端子等等。
相关内容汇总微信公众号
6月07日
文章源于网络,配电通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看过文章后,文章底部留言指出电小妹小筱的错误。如果您还不满足,就加入电力人的交流群,与电友们共同死磕。